短信登录 密码登录
注册金英杰账号
中医执业医师考试《中医基础理论》常考知识点:致病因素
以下内容由金英杰医学小编精心整理,如下:
1.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:
①风为阳邪,其性开泄,易袭阳位;②风性善行而数变;③风性主动;④风为百病之长。
2. 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:
①寒为阴邪,易伤阳气;②寒性凝滞;③寒性收引。
3. 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:
①暑为阳邪,其性炎热;②暑多升散,耗气伤津扰神;③暑多挟湿。
4. 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:
①湿性重浊;②湿为阴邪,易阻遏气机,损伤阳气;③湿性黏滞;④湿性趋下,易袭阴位。
5. 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:
①燥性干涩,易伤津液;②燥易伤肺。
6. 火(热)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:
①火为阳邪,其性炎上;②火易耗气伤津;③火易生风动血;④火易致肿疡。
7. 疠气的致病特点:发病急骤,病情危笃;传染性强,易于流行;一气一病,症状相似。
8. 情志所伤,以心、肝、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。
9. 七情内伤致病特点:
①直接伤及内脏;②影响脏腑气机;③多发为情志病证;④七情变化影响病情。
10. 怒则气上、喜则气缓、悲则气消、恐则气下、惊则气乱、思则气结。
11. “多食咸,则脉凝泣而变色;多食苦,则皮槁而毛拔;多食辛,则筋急而爪枯;多食酸,则肉胝 而唇揭;多食甘,则骨痛而发落”。
12. 瘀血病证的共同特点,一是疼痛,多为刺痛,痛处固定不移,拒按,或夜间痛甚;二是肿块,外伤于肌肤局部可见青紫肿痛;瘀积于体内,久聚不散,则成癥积,按之痞块,固定不移;三是出血,血色多呈紫暗,并伴有血块;四是色紫暗,久瘀可见面色黧黑,唇甲青紫,舌质紫暗,或有瘀点、瘀斑,舌下脉络曲张等症;五是肌肤甲错,或脉象多见细涩、沉弦或结代等。
13.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。
14.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。
15. 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:①环境;②体质;③精神状态。
16. 伏而后发:多见于“伏气温病”,如“夏伤于暑,秋为痎疟”,“冬伤于寒,春必病温”等。
17. 合病与并病:指两经或两个部位以上同时受邪而出现病证。
18. 感邪即发:又称卒发、顿发,指感邪后立即发病。
19. 实的病机特点:主要表现为致病邪气的毒力和机体抗病能力都比较强盛,或邪气虽盛而机体正气未衰,尚能积极与邪抗争,正邪相搏,斗争剧烈,反应明显,可出现一系列病理性反应比较剧烈而有余的证候表现。
20. 虚的病机特点:主要表现为机体精、气、血、津液等的亏少和功能衰弱,脏腑经络生理功能减退,抗病能力低下,因而正邪斗争难以出现较为剧烈的反应,可出现一系列虚弱、衰退和不足证候表现。
下载医学APP 听医学好课 高效备考 |
下载金题库APP 刷好题 强记忆 |
关注官方公众号 资讯、福利 不错过 |
金英杰医学教育 (jinyingjie.com)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07444号-3 京ICP证160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88号 京网文(2017)9355-1061号